秦时明月万里长城儒家君子之道分析
手机阅读
面对掌门的提问,子房作为立论的一方接下来只能继续阐述他理解的“仁义”。
子房作答如下:仁者,爱人;义者,利他。有人在危难之中,我们儒家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

这次反驳就稍稍显出了子房的辩才:首先,用“仁者,爱人;义者,利他”这种世人公认的解释可以先让自己站于不败之地;其次,他耍了个滑头,没有顺着伏念的提问从家国天下的角度进行辩解,却依然在阐述个人行为层次上的仁义,这是大师公没法反驳的。辩论的时候切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对吗?此时二人已经不在同一个基础上论辩了。然而,如果一直这样,论辩就会变得没意义。二人迟早要在家国天下这个层次上进行交锋。
果然,下面大师公也开始立论。
补充上面一点:我们良殿后面竟然用了“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这种明显带有贬义的语句质问伏念掌门,这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呀。与掌门辩论,良殿言辞依旧锋芒毕露!
然而,掌门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大师公也开始搬书本:“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慧。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在想着谋害君王,以下犯上,这个国家岂不陷入动荡,百姓岂不陷入危难?”

关于这一段,我们也可以说道说道:
首先,掌门果然不是盖的。他没管子房颇有些激烈的质问,反而开始从天下的角度对“仁义”立论。
其次,“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慧”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无需解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这两句看上去简单,玄机用在这里却不能不说有些问题:第一,前后两句虽然有“恭”字相连,但绝大部分内容是不同的。大师公要用的也就是后半句,所以前半句就有些累赘了。第二,玄机给后半句的解释有些问题。对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比较正统的解释是:“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这“为官者不知清廉”从何而来?此种解释确实有失偏颇了。第三,“与人忠”一般来说还是讲个人修养意义上的“仁”比较多,这里将其狭义的理解为“臣下对君王的忠诚”有点牵强。不过玄机为了说明问题,也可以接受了。
玄机呀玄机,不是我故意要挑刺。如果立意要传播中华文明,还是在这些方面要严谨些为好。它后面还犯了两个比较明确的错误,我到时会指出来。
最后,当掌门把话题又拉回来之后,子房便不能再回避“大仁大义”的问题了。当然,即使我们接受大师公的说法,他的立论也不是不可辩驳的,请看子房下面的发言。
接着补充上面的一点:玄机前面刚提供的解释还是“民众不知谦恭,臣下不知忠诚”,接着又说“一个国家的百姓想着谋害君王,以下犯上”,这是直接把“民众和臣下”混为一谈了呀,“民众不谦恭”和“民众不忠君”似乎是两个概念吧,玄机呀。
接着看子房的反驳:“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太平,百姓就安居乐业了?《孟子·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天下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一段可作如下解:
首先,针对伏念的立论子房用反问的方式提出:“百姓忠君”只是天下太平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百姓忠君是应该的,但这不是单方面的,光凭这一点也不足以达至太平盛世。那缺失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子房援引了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孟子·公孙丑篇》作答:那就是“君王得道”。因此“百姓忠君、君王有道”才是保证天下太平的充分条件。
其次,子房的援引是陈述句的样式,但其中暗含了一个条件“秦王无道,所以亲戚畔之”。这个事实性条件成立吗?子房有什么依据说秦王无道?这在后面必然要解释。
当子房赫赫然把《孟子》搬出来之后,大师公的反应竟然是:

那声“哼”,带着明显的不屑,这是伏念在摆掌门和师兄的架子教训师弟呢!(小声说一句:伏念掌门,辩论之中进行这种“人身攻击”可是犯规的哟)。这一个“哼”字意味无穷:
首先,掌门知道子房兼学各家的事。细想一下,这种做法虽然对子房本身来说裨益多多,但确实与当时的门派观念有严重冲突。不说别的,墨家就有《非儒》一篇,其中指摘儒家种种不是。作为小圣贤庄的三当家,子房的这种做法无疑有些“离经叛道”。
其次,伏念掌门秉持传统观念,对良殿这种兼学各家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各家之间理念的相悖必然会影响儒家弟子对自家经典的理解。但从剧中的事实来看,大师公虽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在此次辩论之前还是秉持了不干涉的宽容态度。
这里楼主必须为大师公做一点澄清:有人觉得此时大师公竟然想把两个孩子交出去,是不是太冷酷无情了?不是的。小四之中我们看到的小圣贤庄的氛围是很宽松的。儒家讲究“兄友弟恭”,看看子房和二师公之间和谐美好的感情就知道了。而掌门伏念,更对小圣贤庄上下维护不已。
《木匠锯子》一集中,众儒家弟子陷害天明后,大师公曾经狠狠的教训他们:“子明年幼调皮,你们几个做师兄的竟然无法保护他。”“保护”二字很好的说明了大师公对师弟也好,对小圣贤庄也好,所持的态度和感情。他对子房说出这句“难得你还记得儒家的经典”,不是因为二人关系冷漠而出言讥讽,而是因为感觉亲近而恨铁不成钢!他与子房的关系很像是年长稳重的大哥和才华横溢却性格有点张扬的幼弟之间的关系:有欣赏,有不认同,有宽纵,也可以时刻拉过来教育一下,呵呵。这种感情也解释了他后面的一个情绪,咱们到时候再说。
- 拯救小编,无私分享:
相关推荐
- 07-10秦时明月空山鸟语第3集
- 05-16秦时明月空山鸟语第1集
- 03-19秦时明月5君临天下剧情中的各人物
- 02-17秦时明月武力排行可观公正的评价
- 02-11秦时明月特别篇剧情解析白凤人物解读
- 02-11秦时明月君临天下大透底 神秘人物解密
- 02-07秦时明月君临天下白凤人物设定大揭密
- 02-07秦时明月君临天下雀阁场景大曝光
- 02-07秦时明月2月贺岁壁纸分享
- 01-28秦时明月君临天下47集剧情分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