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多希望历史就此定格在这个时刻,一厢情愿地幻想李牧永远都在备击匈奴,外抗强秦,似乎那个征战沙场的身影只能成为一个传说,亘久不灭的传说。可是,人类历史上,总是不缺乏悲剧。
战果辉煌的李牧引起了秦国的注意,他们知道赵国有此人在,大秦统一六国的大业就会迟缓,就像司空马所说的: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两国交战,死在反间计手里的将领,以前有很多,以后也不会少。可是如此相同的桥段,却一再有效地上演,悲呼?痛呼?
在那句“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的讹言里,李牧最后的舞台即将谢幕,尽管它曾如此灿烂过。
关于李牧之死,史记载:【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战国策载【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 :“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 。”武安 君曰 :“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 [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杖]以接手。上若不信, 繓请以出示 。”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 “愿公入明之 。”韩仓曰 :“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 。”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 :“人臣不得自杀宫中 。”(遇)[过]司空马门,趣甚疾 ,出諔门也, 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一声叹息。
然心中犹不甘,将军,你是天生的战士,你是属于那片战场的。你怎么可以,以这种方式死去?【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真是字字似血,字字诛心。我们无从得知,将军举剑欲自诛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血战沙场,九死一生,却以这种方式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天日昭昭!
身为女子的我,写不出像样的军事技术文,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找一些将军的历程,隔着两千多年的时空,我依靠这些文字,试探着去触摸那些久远的过去。
我们会记得,在当年的燕赵大地上,有这样一位赵国名将,曾经外击匈奴,内保家国;我们会记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热血男儿,曾经因遭谗言,冤屈而死。
可是呢,我所记住的将军,依然是大漠边关下,信马由缰的样子;我相信,在历史斑驳的时光中,必有一瞬是属于你的——赵国武安君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