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时代晋地与其他地区冶金工业的对比
首先,对本贴论述的“战国时代”作一个界定:针对近期战国吧、白起吧的争论,为简便起见,讨论的时间下限定在秦昭襄王驾崩以前。本帖在最前边公布的结论即基于此。
本节对于后昭襄王时代的各国军工业也将作简要论述(针对项羽吧对项燕与王翦军事能力的争论)。
1.文献资料
战国时代,晋地的军工发达,在文献中屡有记录,尤以韩国为最:
……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之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奚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鍪、铁幕、革抉、<口夭>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战国策·韩策一》
这段话表明了:1.韩国出品的武器锋锐、先进、种类繁多,士兵装备优良;2.韩国矿藏资源丰富。
如果说上述一番出自苏秦之口的言论有纵横家忽悠的因素,那么下一个重要的论断来自我们的武安君白起:
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
——《战国策·中山策》
这是描述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国的状态。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韩国士兵仅从装备和单体战斗力方面而言,要高于魏国,也高于秦国。当然,韩军有人数较少的不利因素。
韩国以外,楚国的冶金工业也是高度发达的。仅铜绿山一地产量就极为可观,工艺也令人叹为观止。以大冶为中心,楚国的冶铸工坊高度兴盛,这自然得力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今天的湖北武汉、大冶、襄樊一带,冶金业依然兴旺,是历史悠久而潜力无限的冶金走廊。
这个冶金走廊,地理位置在今湖北省的东南部。白起曾远征楚国,攻克郢都,然后改道折返秦国,遗憾的是这一次远征没有打到楚国的冶金中心(古郢在今湖北省中部)。如果秦国在昭襄王二十八年就能占领此地,则对秦军的单兵武力将会造成一个较大的提升。而楚国由于幸运地保存了这个基地,矿产开采和金属冶炼的活动并没有停滞,这对于楚国国力的保存、军队战斗力的维持,有着莫大的意义。
后来王翦伐楚,遭遇项燕的反击,王翦扑灭了楚军,并彻底占领了楚国的全部土地。王项交战之时,秦国依靠对晋地的掠夺,已经强化了军力,但楚国也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不堪,最重要的家底还在自己手中。
争论王翦项燕谁的军事能力更强,是个无意义的话题。但是,一口咬定王翦能取胜完全是秦军武器强大的因素,而楚军武器是垃圾,所以打不过秦军,这样的论调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秦国得到韩魏等地的矿山和冶金工坊,以及楚国的冶金走廊后,武器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的秦军,和秦昭王时期打天下的秦军,至少在武器装备这一项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