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这世界上本没有宝贝,抢的人多了,便有了宝贝……
一个石头引发的血案 (上)
公元前283年,一个来自赵国的出使团队正在赶往咸阳的路上,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个年过四十,看起来文弱腼腆的中年汉子……不用卖关子了,这个人名叫蔺相如。
这一年是赵武灵王离去的第十二个年头,在这一年后,沙丘之变的最大受益者李兑从史书之中销声匿迹,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接下来登场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石头,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因为一个人,而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和氏璧。
沙丘之变后,李兑和公子成把持赵国朝政。李兑同学官运亨通,成为赵国的司寇,运气好了挡也挡不住,没过多长时间,公子成离开了这个世界,李兑独揽相权。这以后的十多年间,国际的舞台上苏秦卖力的演出,大家都在看好戏,赵国过得还算安稳。
李兑消失了,赵何在继承王位之后十四年开始亲政,如果计算不错的话,沙丘之变时赵何年龄在十三岁左右,此时赵何也就二十五岁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年仅十三岁的赵何绝对不是沙丘之变的策划者和主使者,真正的幕后黑手是李兑和公子成,这点毋庸置疑。公子成代表赵国公族的势力,李兑敏锐的觉察到了在赵国内部,这一势力的可怕性,并且很好的利用起来为自己开路。
沙丘之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赵惠文王这个赵国最高领导人的消息,这个时候,赵何在做什么,难道赵惠文王不知道被困在沙丘宫殿里的是自己的亲爹吗?
事实上,他是知道的,自己的亲爹在饿肚子,做儿子的比谁都难受,但是赵何无能为力,因为他已经被架空了,唯一终于国君的肥义同志为国尽忠,除了一个君王的头衔,赵何手中没有任何权利。
话说回来了,公子成既然能够架空国君,能够独揽大权,他难道就不能自立为王吗?是的,他能,但是他不能。大王只有一个,赵氏的子子孙孙叔叔大伯却有很多,如果他有自立的打算,桓子和武公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说,赵国的权利无论在谁手里,那都是暂时的,最终还会回归到赵王手中。
赵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噩梦般童年和青年时代,到权利真正回归的时候,他已经接近中年,童年的阴影无法抹去。
以上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得出一个赵惠文王性格特点的结论,这是个胆小怕事,软弱老实的国君,与其父亲赵武灵王截然相反。这种老实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更何况这个“傻小子”手中拿着一个人见人爱的宝贝,麻烦就是随之而来了。
李兑离开了,宝贝出现了,赵何本以为是天降祥瑞,没想到却是老天带给他一个大麻烦。我们通常会说“红颜祸水”,这个红颜大概就是红脸蛋,形容红脸蛋的女同志可以用“笑颜如花”吧。红脸蛋的女同志很漂亮,但是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英国人研究,娶了漂亮老婆的男同志大概短命2—3岁。
这是句题外话,中国还有一个词语,叫“美人如玉”,把两个形容词综合一下,美人是祸水,美人如玉,得出一个结论,“玉”等于“祸水”,如果真的是这样,你还会相信“佩玉保平安”的鬼话吗?还是那句话实在,“无官一身轻”,事实上,“官”可以和任意名词替换,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才是最轻松的。最主要的是,心里的灰尘要时时的清理。记得在上学时,我的一个同学每次走进教室都要把自己的桌椅仔细的擦拭一遍后才肯坐下,而我从来都是一屁股就坐下,根本不要那么麻烦,我的同学很疑惑,说我不讲究。我调侃的对他说,我心无尘埃,看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相反,如果你心里有鬼,看谁都像警察。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挖掘蔺相如内心的真实感受。赵国朝堂之上难道没有人才了吗,为什么派一个宦官的家臣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古人讲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年商鞅就是因为通过秦孝公内侍引荐,给别人留下了话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因为没有一个将军的头衔差点被袁绍轰出大帐,这事情传出去丢人啊。
事实上,赵国有很多人才,这个任务大家都知道了,拿着玉璧去换秦国的十五座城池,大家都知道这是天方夜谭,秦国不可能给你十五座城池的,带着玉璧入秦无异于狼入虎口,说不好听了是肉包子打狗。没人愿意做,廉颇不敢,嫪贤不敢,这些人在赵国家大业大,弄不好就声名扫地。结果太明显了,你不给秦国玉璧,有可能客死异乡,你给了秦国,有可能告别故乡。
所有人在这件事情上都退缩了,一个人挺了出来,蔺相如。
还是光棍一身轻啊,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公元前313年秦派樗里疾攻赵、俘虏赵将赵庄,攻取蔺。十五岁的蔺相如不得已离开家乡举家出逃,辗转异乡达三十年,这是一种怎样的仇恨,我们不知道蔺相如是否有亲人死在了那场战争中,如果是的,那更是仇上加仇了。以蔺相如目前的境遇来看,想要报仇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仇人的样子,有机会在朝堂之上侮辱一下秦国的君臣,那就算是出一口气了,所以蔺相如不能够放过这个机会。
反正自己孤家寡人一个,什么都不在乎,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即使前方龙潭虎穴,又有什么关系呢。秦国想要玉璧是不可能了,我就算是死,也要抱着和氏璧陪葬。这辈子,就算值了!
蔺相如这么想着,不知不觉中咸阳城已近在咫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