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历史不能非黑即白
手机阅读
蜀相
城乡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起这首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代诗史赞扬诸葛武侯的。不错,千百年来孔明一直是作为国人的政治偶像而倍受推崇,诚然,他为蜀国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活了54岁就英年早逝。和关羽一样,他被后代人民景仰有加,这里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谓功不可没!但是,正像关羽被神化了一样,诸葛亮就真的像人民印象中那么完美么?本着陈乐民老先生的读史思想“看历史不能非黑即白”,笔者也来探讨一下诸葛卧龙的功与过。
孔明先生最大的才能体现在内政上,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今还流传着的蜀锦就是他的杰作。木牛流马,更是他的一大创举,比起魏国的人才济济和吴国的豪杰辈出,蜀国可以说是诸葛亮独立支撑的,而且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的篡逆之心,可谓是忠心耿耿,不失为一代名臣,忠臣,能臣。确实值得后人尊敬。
但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是没有失误,相反的,因为他的独立支撑一国,他的错误反倒是更加明显。其他人计策失误,或许会有人提出来,及早纠正,就算造成不良后果,也可能群策群力,尽力挽救,就像曹操的赤壁之败。但是蜀国呢?由于过于倚重诸葛亮,君臣都对其产生了一种过分的相信,全凭他一力决断,一旦有错,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失策,全凭诸葛亮自己来解决,这首先就限制的国家的发展,当诸葛亮没有办法了,蜀国也就危险了,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一个隐患。当然,这也跟诸葛亮个人太出色了有关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过。
一、隆中对部分
最早诸葛亮的成名之处是隆中对,我们先来看隆中对,“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里面描写的诸葛亮活脱脱一个隐士,过去隐士虽然也有出山的先例,但总要有个君臣相择的过程吧?这里面呢?“因屏人曰``````亮答曰``````”看,多痛快,一问立即就答了,那时候的刘备实力不强,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正逢屡战屡败的关口,诸葛亮凭什么认定他是个大才呢?仅凭中山靖王之后这一顶帽子恐怕不具有说服力吧?若说被诚心感动,窃以为也不是很有力,大凡隐士,总会受到征召,仅凭别人三番四次登门就感恩戴德,这恐怕也非真正的贤人所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出山呢?是不是因为入世心切?不好说。
关于天下三分的大计,历来被奉为诸葛亮的名言,但是,也正是他的大计暴露了他根本上的失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虽然跨有荆益的方案是当时所能采取的最好措施,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当年高祖是在什么形势下出汉中的?东面齐国田氏作乱,项羽挥军东进,主力不在刘邦一边,此其一;其二,刘邦先入的咸阳,对民众约法三章,更兼有先破秦者为王的约定,在民心上已经占了优势;第三,项羽击杀义帝,刘邦为其发丧,又赢得了诸侯国的好感;最后,手下还有萧何、陈平、张良``````尤其还有一个军事天才韩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所以才能在实力不及时挺得住,等待韩信的救援。而刘备不具有这一切有利条件。所以这个计策从根本上决定了刘备的失败,而如果不执行,他败得更快,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再看他的计策,跨有荆益,想得很好。可是荆州是什么地方!大家看一下地图,孔明虽然想得很完美,两面钳击中原,但是荆州下游的吴国呢?北部的曹操呢?谁会放过这个交通要道?都不是笨蛋,能把这个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你一个实力最弱的军阀么?这块肥肉谁都想要,他诸葛亮守得住?后来的关羽也确实没有守住。而一失守,整个蜀国就被封锁于益州境内,进固然不易,想出也是不易!
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理想性更强一些,虽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保得了一时保不了长久,更不可能借此恢复汉室。这个计策,注定了是只能保刘备一时的成功的,其做法是饮鸩止渴。
- 拯救小编,无私分享:
相关推荐
- 05-29热血三国双线226服5月30日14时开启公告
- 05-15热血三国新版本蛮夷反攻蛮夷攻城详解
- 04-13裂土封侯热血三国爵位全面解析
- 04-10热血三国春天摘野菜采集野地心得
- 04-054399热血三国135服新手卡介绍
- 03-02热血三国夺宝奇兵解析王者之城与聚魂珠
- 01-10热血三国十大礼包礼满全城
- 01-10热血三国2正式宣布 热三老账号鉴定领钱
- 12-20热血三国12月26日精英十六服公告
- 12-13热血三国洛神玉佩 周四特效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