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反贼之收牌
推广版的三国杀只有杀反贼才拿牌,所以此战术只存在于反贼方。
这个问题以前有人发帖讲过,不予赘述。
即己方手边的无懈可击+桃的数量(也包括技能)能否抵御对方在此反贼队友行动之前对其造成的伤害。这是杀与不杀的参照原则之一。
二也是一种常见的局面,就是杀反拿牌后可以借机结束游戏或者确立绝对胜势。
除此以上二者,没任何理由杀队友拿牌。这一点上,ol的设计是合理的,即存活队友越多,分数越高。个人认为打牌的进阶应该是从追求胜利上升到追求获得更大的胜利甚至完胜。
当收则收,不当收则绝不收;队友收坚决不拦。
4、集火战术
随着游戏的发展推广,集火这一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群秒华佗香香的场面屡见不鲜。但是我还是想就此发表些想法,因为集火这一经典战术的使用并非仅此而已。
先说说为什么集火经典。不言自明,用几倍于敌的数量迅速解决战斗。
这一思想应该是从中国古代兵法中过度而来的,但是为什么在华香刘身上常见呢?
有人会说因为他们是奶妈。其实不然。这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华佗和香香的3血薄命和刘备的防御低下。提到另一面其实是想引出另外一个话题。
从某程度讲,反贼是 “天生带着集火战术”的,因为要集火主公。但是主公的5(4)血以及忠臣的庇护导致集火的效果锐减,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经典的集火战术会经常在主公面前黯然失色的原因。
所以,集火战术的概念需要推广开来。
一是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集火忠臣。所谓情况允许包括:可以形成集火、可以有效完成集火、己方不会消耗过多或威胁自身。集火忠臣的可行性应该是很高的,毕竟较于主公难度降低了不少。有人说,内奸会偷笑的,其实不然,当一次成功的集火完成后局面就变成了4打3,这为下一次的集火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到时集火内奸他就笑不出来了。再从反面论述下不集火忠臣而集火主公的弊端:一是集火主公难度较大,往往属于持久战而非闪电战;二是诸如孙权曹操刘备等等等主公其回复反击能力都相当的强悍,一旦集火失败,被闲置一边的忠臣对拼的面红耳赤的反贼很有可能就是一刀一个了(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想想就明白了)
好吧,我承认此法属于“虐杀”,其实我军一直有这个传统的。集火忠臣不是必备战术,但是作为一种价值和可行性极高的战术是可以采用的。(我会经常战术性的发起,当然需要眼明手快的队友支持)
昨天聊天时提到了这个,当时人家说你会集火人家不会集火你啊。是的,这是相对而言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人数问题,四反vs主2忠1内,内是不能算作一个完整战斗力的(死忠的内打法是有问题的所以人数上不会占劣势;二是发起的顺序问题,不管是谁发起,总有个先后,但是往往是反贼方有先手优势(坊间流传着“主公搞谁你搞谁”的说法,这是一种粗俗的集火战术,主公先手搞的人的身份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其实不应算作集火战术的一种)(当然具体怎么有先手优势我也讲不清,有点经验主义了……)但是由这两条分析作为出发点可以看出集火忠臣的优势所在:人多+先手。
集火忠臣就像是实现共产主义中的两步走一般,既然中国历史选择了两步走,我们为什么不“以史为鉴”的用他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