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是最近几年流行于国内大学与白领之间的新娱乐,而它的火暴与气势远超过之前一度风靡的“杀人”游戏。
“三国杀”的起源一定是由不同的启发而导致,并不是单纯的“砰”,也不是独独一本《三国演义》,更多的是年轻人对文化创新的渴望与追求。
玩“三国杀”时,一名玩家作为主公,其余玩家拥有一个隐藏的身份——忠臣、反贼或内奸。主公需要联合忠臣剿灭反贼,反贼的目的是刺杀主公,而内奸则静候时机,消灭其他所有人。每名玩家同时还扮演一个三国人物,各自拥有独特角色功能。
“三国杀”的前身其实是美国的桌面游戏——“砰!”(Bang!)。“砰”在美国流行了五六年,“三国杀”借鉴了“砰”的玩法,“砰”中的四个角色:警长、副警长、内奸、匪 徒,就相当于“三国杀”里的忠臣、主公、反贼、内奸。
不过,“三国杀”有所创新的就是让游戏中的每位三国英雄角色都拥有符合各自历史角色的技能牌,如“貂蝉”有离间技能,可指定一张牌让两位男性玩家决斗,并决定哪位男性玩家出“杀” 。
另外,也有玩家觉得三国杀的玩法和曾经风靡一时的“杀人游戏”有相似之处,是“装备加强版”的杀人游戏。发源于美国硅谷的“杀人游戏”原理和“砰!”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隐藏身份、干掉大多数同场玩家、最后保存自己为胜,这种折射人性的游戏思维,无论在东西方,都深得玩家青睐。
而在网络上,也像开心网的抢车位游戏不断被复制一样,当年的杀人游戏开发了不少国内版的网络游戏,如今又有不少“三国杀”的网络游戏乘桌面游戏之势,互借东风,共同进步。
“三国杀”桌游爆红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在游戏中,和“曹操”相比,“刘备”是比较受欢迎的一张牌,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款游戏的走红,有前人积累的因素、多媒体辅助造势等原因,当大公司、小朋友都争着玩时,想不红也难。
“每个玩家都有最喜欢的人物牌。”玩家阿杰略带神秘地说。“我最喜欢孙权,因为换手牌功能强,可以弃掉任何数量的牌,几乎全副牌都能换掉!其次我喜欢吕蒙,因为它最适 合做内奸,可以无上限地出‘杀’,特点是爆发式攻击,要不不杀人,一杀至少会死一两人,我最喜欢这种震撼的感觉!同时我也喜欢攻击力所向披靡的吕布。”另一名玩家也透露, 游戏中有个特别不讨好的人物就是张角,他很拽,又会找打,喜欢玩它的人很少。”
“三国杀”玩家可以尝试不同角色,能玩遍这么多三国故事里的角色,有人平时为人光明正大,但玩时喜欢做内奸,扮演不同性格。也是三国杀的另一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