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时期 ,王翦六十万大军伐楚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灭楚是很容易的事情?前面已经说了,这可能是冷兵器时代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
长平之战是在狭窄地段的作战,兵力无法展开。灭楚之战,百多万人在平原上展开,铁骑轰鸣,金戈闪耀,万箭蔽日,那是多么浩大的场面呀!
这绝对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具有视觉效果,最震撼人心的战役!
李信的大败让秦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王翦赔罪,请求他再次出山。王翦再次提出了那个条件,六十万大军。秦王满口答应。
王翦出发了,副将蒙武。
临走时王翦找秦王要封地钱物。走到半路又继续要!将领们很奇怪,为什么王翦突然贪财了呢?
王翦说,现在秦国的倾国之兵都在我的手上,找秦王要赏赐,就是安他的心呀!
古之良将,得善终者屈指可数,王翦深知进退之道呀!
长平之战是无准备的战争,秦赵两国都没想到会打成消耗战,最终两败俱伤。灭楚之战是有准备的战争,如何避免消耗战,以最小的损失打赢这场战争,这是王翦考虑的问题。
看王翦打仗,真的很没意思。他的战法很平常,用优势兵力压制,然后等着!用强大的后勤耗着你,只要找到你一点破绽,就是暴风骤雨般的攻击。
这就像一场拳赛,明明一方强势,也许三两重拳就可以解决的战斗,却非要耗到另外一方精疲力尽才以一阵重拳败之。这也是后世人觉得他比不上白起,李牧等人的理由。以强秦之国力,还使用这种“无赖”战法,一点名将风度都没!这仗打得也忒不好看了!
王翦不需要名将风度,不需要华美战役,他只需要胜利,以最小的代价胜利。
此战法,在三十六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即“以逸待劳”
《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王翦远道而来,项燕忙领兵来战。本以为是一场恶战。却发现王翦根本就没打算与之交锋。秦军就地扎营,任楚军百番挑衅,就是坚守不出,和楚军耗着了!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
传说这一耗就是一年!
天下第一的强军,千里迢迢赶过来,一仗未打,就做了缩头乌龟,也只有王翦能干出这种事情,也只有王翦能做到。其他人敢这么干,军士早就哗变了,秦王早就砍人头了。
一百多万人的粮食呀,这是个天文数字。秦军能消耗得起,楚军却消耗不起。
当时秦国的郑国渠已成,可以灌溉千万亩良田。秦军是天下最纪律严明的军队。而楚国还远远不是后世的“湖广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楚军相当一部分兵员来自各个诸侯王族,军队相对松散。
楚军撑不下去了,开始东撤。(也有说秦军分兵进攻楚都,项燕被迫回援。)
王翦问:“军中在干什么呢?”回答说:“在玩投石、跳远等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
楚军大败!项燕身死!
有人说,项燕当时就死于乱军,有人说项燕逃了回去,继续抗秦,一年后兵败自杀。
项燕之子项梁逃了出去,项梁有一侄子项羽,就是后来灭秦的西楚霸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